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燕赵财险“慢病保”“药品保”已下架!投保能领药还享受购药3折行不通?!

燕赵财险“慢病保”“药品保”已下架!投保能领药还享受购药3折行不通?

时间:2025-07-07 19:50:15 来源:破颜微笑网 作者:知识 阅读:964次
图片来源:9月23日下午燕赵健康云App截图

记者随即就产品下架事宜联系燕赵财险客服,慢病保该公司客服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燕赵药品药还软件在更新,财险“慢病保”“药品保”现在属于下线状态,保已不通没有办法购买。下架享受对于何时上架,投保该客服表示,购药具体要看“健康云”的折行更新进度和其他的审批进度。

不止“慢病保”“药品保”有了下线这一动作,慢病保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燕赵药品药还近一个多月以来,财险陆续有财险公司的保已不通健康险“下线”,比如记者此前调查发现某第三方TPA平台中在售的下架享受一款特药团险,8月初就已经在其App中以及小程序中下架。投保该款保险甚至以互联网医院作为投保人,购药被保人即患者可以以药企提供的优惠价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特药。参加这一团体“保险”后,用药可享折扣。

“慢病保”“药品保”无视监管?

8月,银保监会指出,各财险公司要及时排查短期健康险业务,不得开展任何类似的、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确保业务依法合规,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维护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同时,并要求各财险公司自查整改报告应于8月19日前报送银保监会财险部及属地银保监局。

不难发现,离监管“亮红灯”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余,一部分药企的“药转保”产品在监管文件发布后随即消失在视野中,也有一些项目进入了下架自查阶段。

然而,对于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药品保”投保过程中发现的无等待期、“3折购药”、从收取保费到支付赔款间隔时间较短等要素,以及在“慢病保”投保过程中发现的投保后即使不上传病历也可领药、无等待期等要素,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业务类似于“药转保”,行业健康险专家指出,“‘药转保’业务的底层逻辑都差不多,比如通过能够拿到的药商折扣,让前端的保险价格降低,然后通过无风险概率的产品设计,旨在让保费快速激增”。

因此业内人士质疑燕赵财险仍在开展“药转保”业务,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燕赵财险可谓是无视监管。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监管部门整顿“药转保”是为了规范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督促保险公司把精力用在风险保障上,也保障了健康保险业务数据的真实性,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药转保”的整顿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属于意料之中。行业健康险专家表示,对于财产险公司而言,“药转保”的底层逻辑就是保费快速激增,开展相关业务有的可能不亏或者是微亏,有的可能通过TPA公司或者科技公司来兜底,如果没有前述条件,甚至还会有亏损风险。结果导致一些财险公司宁愿“踩合规”边界快速获取保费,而不愿意朝着难而正确的健康管理、医疗创新的方向发力。

扎堆背后的“保费饥渴症”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近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疾病的需求凸显。与此同时,“顶层设计”频频喊话,鼓励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供给。

虽然监管喊话创新,但部分保险公司却发力错了方向,导致“跑了偏”。

一些财险公司与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相关业务集群开展合作,采用特定药品团体医疗保险方式承保客户因已确诊疾病发生后期的药品治疗费用。“近年来,‘药转保’业务在市场上已经较为普遍,很多财险公司、第三方TPA、保险科技公司都做类似的事情。”行业健康险专家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对于为何扎堆这一赛道,有行业健康险专家“诊断”,一些财险公司患上了“保费饥渴症”。

“这是因为一些财险公司正面临规模焦虑,因此迫切需要快速补足规模差异。”行业健康险专家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前的市场是存量市场,车险、企财险、责任险占据了大半边天,增量已经不明显。所以财险公司选择“耕耘”健康险业务,寻找新增量。但在找新增量时,竞争对手是更具专业性的人身险公司,因此,财险公司很容易走向短期险的误区,比如快速获取保费,甚至做伪创新。从“药转保”来看,如果真正针对慢性病人做健康创新是好事,但是反过来,如果把它当成支付通道,这就是做“伪创新”。

在李文中看来,各家保险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市场地位不同导致其发展目标不尽相同,有的公司更重视业务规模的增长,有的公司希望继续保持其已经取得的领先的市场地位。这时,这些虽不赚钱但是上规模快的“药转保”就非常有价值。此外,很多保险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保费收入都是一项重要指标,也会让保险公司内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热衷于这种上规模快的业务。

健康险“保障”底线不能弃

近两年,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规模增速起伏不定,前7月保险业保费数据显示,7月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负增长,同比降幅达21%。

“健康险增速近两年开始放缓,与监管整顿、产品缺乏创新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对健康险尤其是短期健康险在条款表述、产品销售及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近年来多次出台规范性文件,整顿短期健康险业务对财险公司影响很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表示。

除了严监管持续,在解决供需矛盾方面,健康险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李文中认为,目前健康险发展面临的瓶颈主要还是健康险一直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都比较严重、赔付成本上升较快的业务,使得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难度大,盈利困难。此外,健康险业务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从客户群体来看,目前健康保险的目标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体,对于那些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高、健康风险大的老年人,保险公司多望而却步,很少有适合他们投保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从保险产品来看,目前健康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供给严重不足。

行业增长乏力,需要创新型产品、创新的模式“迎难而上”。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不仅应该深入研究客户需求,还应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产品创新。“财险公司在健康险领域创新过程中,真正应该注意的就是‘真伪’创新。如果是真创新,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群体研究,并且是要做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健康险专家指出。

为了突破瓶颈,在李文中看来,首先,保险公司需要加强保险科技的应用,对客户群进行细分,进行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一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风险保障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客户选择和理赔风险控制。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失能等级评定、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基础制度体系的建设,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提供支持。保险公司的所有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都应当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风险管理为目的,不能偏离这个基础而异化为非保险产品或服务。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补充表示,财险公司应充分发掘行业的力量,从行业角度去搭建健康险创新的基础设施。远离伪创新,应坚持风险管理的核心功能,避免为一时的保费规模而放弃行业长期保障的价值底线。

银保监会此前也指出,各财产保险公司应紧紧围绕保险保障本源开展产品创新工作,结合不同被保险人的风险特点,持续优化保险产品、体现风险保障责任,满足不同人群在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依法合规开展短期健康保险业务。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佩斯科夫:普京将不会参加戈尔巴乔夫下葬仪式
  • 机构2月金股名单出炉!“宁迪”二王受热捧,消费龙头股被普遍看好
  • 低至3.7%!近20城首套房贷利率回到“3时代” ,房企火速做海报宣传“买房立省”
  • 特斯拉逆势扩招,去年员工人数增加2.9万
  • 首批129只基金、7款保险产品入围!券商如何突围个人养老金代销江湖?
  • 法国防长宣称:向乌克兰运送战斗机“没有任何禁忌”
  • 渣打集团3月3日斥资1725.36万英镑回购218.83万股
  • 电力股早盘集体走高 华能国电涨近6%大唐发电涨近5%
推荐内容
  • 花费近两万,美容仪变“毁容仪”!
  • 盯紧未来13个交易日!美股面临“生死抉择”时刻
  • 高盛:予保诚买入评级 目标价185港元
  • 美媒:成龙为《忍者神龟》老师斯普林特配音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印发 主要包括八方面重要举措
  • 野村控股Q3净营收同比增12% 净利润669亿日元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