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双碳”目标赋予城市发展新使命 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赋予城市发展新使命 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转型

时间:2025-07-07 12:45:23 来源:破颜微笑网 作者:休闲 阅读:728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江孜琦、双碳李博洋北京报道“双碳”目标下,目标命气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被赋予了新使命,赋予发展赋气候投融资进入快车道。城市

2022年7月5日,新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候投

气候投融资是融资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中国推动气候投融资的绿色政策部署与市场行动紧锣密鼓。2022年5月底,转型生态环境部透露,双碳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目标命气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即将于近期公布。赋予发展赋这距离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城市通知》仅不到半年时间。

在气候投融资迎来历史性机遇的新使背景下,本次论坛邀请相关部委、候投城市代表,以及权威专家学者,解读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政策与趋势,分享城市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探寻绿色金融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做好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的衔接

“为推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开展,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对中国而言极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发表致辞演讲表示,碳中和目标提出至今已近两年,顶层设计与行业布局逐步完善,同时民众和部分城市决策者对“双碳”目标的深远意义、相关行业转型路径、绿色投融资活动工作开展方式等的理解有待全面深入。面对气候投融资的前景机遇和经验借鉴有待加强认知,深入浅出地向民众介绍解释“双碳”概念,鼓励行业创新,以及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各界认识并明确“双碳”目标下的实践方向,是中国智库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在论坛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之年,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安排与市场行动,各省各市、各行各业都肩负着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责任和使命。气候投融资必将成为未来绿色金融的焦点,成为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如何找准气候投融资下一步的方向,如何结合城市发展推动绿色金融转型升级,将是持续关注的重点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介绍,2020年9月份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宏伟的目标以来,中国的政策顶层设计的环节推进速度非常快。其中,气候投融资的试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022年的5月底,气候投融资试点评估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下半年,气候投融资在各个地的相关的推进和试点工作将会正式启动。

构建未来气候投融资体系

气候投融资已成为绿色金融聚焦的方向,未来的气候投融资体系怎么构建?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提出,绿色金融是大概念,气候投融资是其中子集,占比接近2/3。应做好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的衔接工作,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

在马骏看来,借鉴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未来气候投融资体系的构建至少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明确的标准,对符合气候投融资要求的项目作出界定。二是强化信息披露。马骏认为,未来气候相关的披露标准应重点参考以ISSB为基础的全球标准体系。三是绿色金融工具完全适用于气候投融资,对于气候投融资工具更聚焦于气候投融资项目、企业减碳以及气候适应。四是政府鼓励措施,让各种各样的气候投融资项目能够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缪宏长期关注中国绿色生态建设,提出应该改变长期形成的“发展与保护互为矛盾”的二元对立发展观,真正做到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

“在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中,应该强调‘专业化’、‘国际化’和‘差异化’,‘差异化’更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主旨演讲中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城市同时涵盖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地域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类型涉及金融中心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升级型城市以及革命老区。申报地方举全市或全区之力,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题,大胆探索当地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本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全球气候投融资拐点出现

展望气候投融资的未来,需要立足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当下。

目前,全球气候投融资拐点或已出现,国内气候投融资试点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运行,为更好地加速沉淀气候投融资相关经验。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正式发布了《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下称“报告”)智库研究报告,这是首份中国气候投融资智库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21世纪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晨星启动了该报告的发布。她表示,该研究报告探讨气候投融资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城市如何参与气候投融资,为“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智库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副主管刘锦涛对报告作了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投融资具备试点城市与金融机构统一协调的特点,气候投融资将提升试点城市的气候信用,强化城市内所开展项目的气候适应性。报告认为,未来城市针对气候投融资工作应该进一步建立协调感、发挥创新性、提升落实度。

各城市已站在绿色发展风口

“双碳”赋予了城市低碳发展的使命,城市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实践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大概有30个城市和国家级新区积极响应。积极推动以气候投融资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发展,将助力地方推进“双碳”目标进程,发挥出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力量。

在城市案例特别分享环节,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谢剑锋,武汉市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江,来自三座不同城市的代表分别交流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衢州市、武汉市武昌区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经验。

绿色转型发展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会上,胡九龙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绿色金融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先试的示范区,通过出台绿色产业支持政策,落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任务,助力副中心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谢剑锋介绍,衢州市在2017年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聚焦“双碳”目标,衢州市创新发展碳账户经营,构建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碳账户体系,推出基于碳账户的金融应用场景。

吴江介绍,湖北省唯一参加全国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工作的代表,顺利通过了第一轮答辩评审。培育有利于气候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是武昌区围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和“充分发挥碳市场核心登记平台确权功能”核心定位确定的一大工作任务。

通过绿色金融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奠定,我国在气候投融资方面已经具备充分条件,气候投融资的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在探讨国内气候投融资发展情况与趋势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多位专家教授不约而同提到了全国碳市场、碳定价等相关政策工具需要继续完善,气候投融资需要在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消费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鼓励加强环境信息披露。

(作者:李德尚玉,实习生江孜琦,李博洋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抢救”滞销蔬菜,这些地方行动了!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发布重要消息!
  • 台媒热炒美参院\
  •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以服务新市民等为契机 加快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
  • 白电龙头公司二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 哈尔滨多举措为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纾困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强调大力发展风电光伏
  • 男子组织他人从香港偷渡入境被批捕,其中两名偷渡人员呈阳性
推荐内容
  • 腾讯的“半条命”,冷了
  • 华住盘前涨2.6% 绩后获机构唱好
  • 手握480亿重金基金经理杨锐文罕见发声:“这个时候,我真心看好”上半年周期类占优,下半年科技成长类占优
  • 刚刚“抄底”完腾讯,段永平又出手了!这次是2万亿巨头
  • 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感谢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