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振兴银行率先披露中报,净利大涨资产规模却持续“缩水”,原因几何
首份民营银行半年报出炉。缩水辽宁振兴银行近日对外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数据,辽宁率先报告期内,振兴中报资产该行交出了营收增长、银行因何净利大涨的披露“答卷”,不过,净利从营收组成来看,大涨中间业务收入仍是规模其发展的“短板”。而资产负债规模的却持持续“缩水”也引发了外界关注。
长期以来,续原民营银行受制于“一行一店”模式的缩水掣肘,在异地展业、辽宁率先互联网存款模式被叫停的振兴中报资产状况之下,辽宁振兴银行正试图通过加强自营渠道建设、银行因何布局自营业务,披露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与此同时,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此前官宣间接入股辽宁振兴银行也引发外界对双方业务深入合作的猜想。
净利润增超170% 中收负增长持续
近日,辽宁振兴银行对外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数据,该行上半年实现营收4.24亿元,同比增长7.47%;净利润同比增长176.52%至4123.32万元。
对于营收增长、净利润大涨的原因,7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辽宁振兴银行处获悉,该行2022年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利差扩大使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
在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2022年上半年辽宁振兴银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区域经济活动复苏、融资需求改善以及上年盈利基数相对较低的影响。在资产规模小幅下降情况下,净利润大幅上涨,一定程度反映辽宁振兴银行经营水平有所提升。
从营收组成来看,辽宁振兴银行主要依赖于利息净收入,2022年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为同比增长8.72%至4.56亿元。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即中间收入)则给辽宁振兴银行的业绩拖了后腿,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460.48万元,上年同期则为-2825.99万元。
谈及辽宁振兴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的原因,周茂华认为,可能与部分咨询、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等减少有关,同时,也与银行业加大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有一定关系。
拉长时间线来看,辽宁振兴银行自2019年开始中间业务收入就连续出现负增长,2019-2021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9718.99万元、-5661.98万元、-7842.15万元。而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负值的原因,辽宁振兴银行对此未正面回应。
资产规模“缩水” 吸储压力攀升
据了解,辽宁振兴银行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2017年9月28日成立,2个月后正式对外营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2022年上半年辽宁振兴银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但资产负债规模却仍持续“缩水”。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为256.4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3%。而在2021年末,该行总资产就较上年减少1.49%至267.15亿元。
总负债也延续了下滑态势且降幅更大。截至2021年末,辽宁振兴银行总负债为24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3%。而至2022年6月末,该行总负债较上年同期减少2.39%至236.86亿元。
周茂华认为,辽宁振兴银行2022年上半年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下滑,与区域宏观经济波动有关,受散发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出现倒退,导致部分贷款需求受抑制;同时,从资产规模与存款增速看,存款增长缓慢也对资产端扩张构成一定拖累。
存款作为辽宁振兴银行负债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上半年也出现了下滑,报告期内,该行吸收存款同比减少5.4%至196.42亿元。事实上,辽宁振兴银行存款业务在2019年、2020年均处于增长状态,而在2021年,存款增长态势逆转,当年,辽宁振兴银行吸收存款较上年下降7.15%至210.56亿元。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辽宁振兴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下滑的原因可能是互联网存款和异地业务受限导致。
对此,辽宁振兴银行7月7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该行2022年6月末资产负债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主要由于负债规模的下降,该行互联网存款规模减少,但公司结算类存款规模增加,负债结构得到优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2021年1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央行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要坚守发展定位,确保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存款业务,立足于服务已设立机构所在区域的客户。根据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从业内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信息,民营银行中只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4家获得可以异地展业的互联网资质,其余民营银行归属于地方监管部门管辖。
牵手消金公司 能否擦出新火花
在异地展业、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被叫停后,辽宁振兴银行也在试图加强自营渠道建设、布局自营业务,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辽宁振兴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正通过业务模式创新、渠道自营能力建设和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深入“本地嵌入场景”,探索基于场景项下的交易型、结算型负债模式,以构建多元化负债来源和本地存款可持续发展能力。
辽宁振兴银行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自营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0.7亿元,增速达4460%;自营产品“银联兴生活”和“兴一贷”也有较好的增长。辽宁振兴银行透露,通过在自营业务的精心布局,依靠自营产品切入成熟生态场景,将是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今年4月,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官宣以3.15亿元入股辽宁振兴银行,间接持有其12.6%的股权,也引发外界对双方业务深入合作的猜想。
对于双方目前是否有业务方面的合作或计划,辽宁振兴银行回应称,小赢科技间接持有股权对该行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具有积极意义,该行愿意与有丰富金融科技经验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机构合规开展业务合作。小赢科技也表示,该公司正在探索与振兴银行合作的机会,希望凭借在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与振兴银行的合作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可能。
谈及小赢科技间接入股对辽宁振兴银行的影响以及可能合作的领域,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从小赢科技角度,能够获得更为低廉的资金成本,也可以充分借力辽宁振兴银行现有的资源渠道与业务品类,在“助贷+科技”双驱动的模式下探索小微金融的发展。而从辽宁振兴银行角度,近年来,民营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成为一种趋势。引入优质金融科技资源能够激发其传统业务活力,提升风控与获客水平,对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亦存在正向作用。
对于辽宁振兴银行发展的建议,廖鹤凯表示,从该行的动作来看,已开始大力发展本地业务,与科技公司合作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地的小微业务,从体量上来看,本省小微业务的充分拓展已经足够满足其发展空间,小而美的专业银行定位或许是未来辽宁振兴银行的发展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海颜
(责任编辑:综合)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11月21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10月,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属性,市场恢复难度更大,仍处于低位徘徊态势。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 ...[详细]
-
新华社图近期,由于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相背而行,日元贬值压力加大。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创下自1998年10月以来,时隔约24年的新低。上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警告,日元近期快速贬值不利日本经济 ...[详细]
-
嘉兴东—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首发班列开行 王帅男 摄6月25日10时,随着满载10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81938次货物列车从铁路嘉兴东站启程,驶向上海芦潮港中心站,标志着浙江省嘉兴市首趟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 ...[详细]
-
2022年6月10日,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五花肉”诞生。同一天,美国初创企业Eat Just在亚洲最大的细胞肉工厂破土动工,地点在新加坡。为了改变自身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 ...[详细]
-
新华社莫斯科8月30日电记者刘恺)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30日报道,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当天因病去世,终年91岁。据报道,俄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30日夜间发布消息说,戈尔巴乔夫当晚因长 ...[详细]
-
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随着青岛、福州和厦门等多地按下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活动“启动键”,二线城市的土拍状况持续引发市场关注。6月16日,青岛2022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收官。克而瑞青岛统计数据显示 ...[详细]
-
本报记者 陈嘉玲 广州报道融资类信托持续压降给信托业带来的经营业绩压力逐渐显现。6月23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最新行业数据。从公布数据来看,第一季度,信托业共实现经营收入205.15 ...[详细]
-
深圳福田区:即日起全域社区小区、城中村实行封闭式管理,时间暂定3天
据“幸福福田”微信公众号25日消息,6月18日以来,深圳市及福田区出现多起确诊阳性病例,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为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目标 ...[详细]
-
走上浦东嘉里城的二楼,你会看到在扶梯旁有一个半透明方盒子形状的小隔间,里面摆放着两个化妆台,门口写着45分钟就可以有一个化妆师帮你完成精致的妆面和发型。这是一个成立于2020年的线下妆造品牌“荔枝快妆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随着国内游戏市场人口红利逐渐减退,买量已成为众多游戏公司的“必修课”。根据《2022国内手游出海白皮书》,游戏厂商由“短期急速套利”转为“长期深耕运营”。2022年第一季度,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