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海洋第一展”开幕 千余家蓝色企业深圳“赶海”!

“中国海洋第一展”开幕 千余家蓝色企业深圳“赶海”

时间:2025-07-07 20:26:57 来源:破颜微笑网 作者:热点 阅读:886次

◎记者 时娜

11月24日,中国圳赶以“科创赋能,海洋海共享深蓝”为主题的第展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暨深圳国际海洋周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总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开幕预计参展参会单位超过1000家,千余世界500强、家蓝国家单项冠军企业、色企行业龙头企业们带来众多国际一流、业深全国领先的中国圳赶创新技术和经略海洋的“重器”模型。

知名企业携海洋“重器”亮相

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海洋海 半潜式钻井平台“ 蓝鲸1号” ……一走进深圳会展中心,第展一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开幕海洋“重器”便映入眼帘。

2022海博会围绕海洋产业发展、千余海洋科技创新突破、家蓝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色企全球海洋治理等,设置展会、论坛、配套三大板块。

其中,展会围绕七大应用场景:海洋港口与航运、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与环保、海洋渔业、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旅游与文化,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吸引了千余家“蓝色”企业前来“赶海”。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诸多国内重点企业的身影,如、、等,也看到许多外资企业如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俄罗斯船级社、瓦锡兰、康士伯、壳牌等。

“蓝色”企业们带来众多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创新技术和经略海洋“重器”。

其中,招商局集团携旗下主要涉海企业、、、招商工业、招商局太平湾等组团亮相,其中招商港口主要展示了在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全球多条主要航线上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的布局以及智慧港口建设成果。

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海工携蓝鲸1号等亮相海博会,带来了油气装备、特种船舶、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海洋文旅等五大类创新产品和海洋开发解决方案。

中国船舶展出多个船只模型,盐田港集团则将展区打造为港湾样式,向观众展示“未来海洋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洋经济“风向标”释放积极信号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海博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海博会也逐步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11月24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 2021年,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为114.2,比上年增长4.7%。海洋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8.3%。

截至2021年末,全国实有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比2015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微观基础进一步稳固。2016至2021年沿海地区人均海洋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年均增速达4.7%。

与此同时,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15.1,比上年增长4.4%。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海洋新兴产业动能积蓄增强。

近6年来,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夯实。2021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是2015年的2倍,海洋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3.4%,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海博会首日,深圳还举行了2022深圳市海洋产业招商大会,现场共签约7项合作框架协议,举办多个重点组织机构授牌(挂牌)仪式,并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蓝色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深圳。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陶瓷机身设计!第二代骁龙8旗舰一加11来了
  •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首单跨境碳交易落地
  • 房地产:曙光已现,关键在于“软着陆”
  • 转让价3.2亿却要债转股近5.4亿,跨年妖股英飞拓为何大做亏本买卖
  • 安阳厂房火灾致38死,事发公司0人缴纳工伤保险
  • 华泰推券商史上最大规模配股,市场为何用脚投票?
  • 微软员工将组建该公司在美国首个工会
  • 日本将投资5000亿日元 补助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节能投资
推荐内容
  • 油气产业面临多方挑战 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如何搭建国际化平台?
  • 集度CEO夏一平:所有人都在吹自己的智能驾驶很牛,但……
  • 蓝光发展:蓝光集团持有的约6529万股拟在1月15日二次拍卖
  •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股份强推评级 目标价345.8港元
  • 立即停用!知名大牌THE LAUNDRESS“翻车”
  • 古井贡酒养生酒销量为零,客服称太贵没人买,梁金辉董事长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