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 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 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时间:2025-07-07 06:19:31 来源:破颜微笑网 作者:娱乐 阅读:513次

原标题:受疫情、受疫顺势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情惠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民保

百万医疗险“鼻祖”又有新动作。

11月22日,产品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友刚在该公司产品及服务升级发布会上表示,崛起从消费者角度看,等影随着疾病发生率、响百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疗险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该何是健康险后续一整套服务的支撑和持续回馈,健康险行业需要从产品和服务这两个矩阵重新搭建体系,而变来解决消费者的受疫顺势问题。

2016年,情惠平安e生保系列的民保首款产品正式上市,这也在业内被称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鼻祖”。历经多年迭代,崛起e生保系列的升级,可以看作是百万医疗险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经历了多年的“高歌猛进”,在2022年脚步明显放缓。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相比之下,健康险保费增速在2020年、2021年分别为19.7%、7.9%。

银保监会等13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可见的是,受疫情影响、“惠民保”产品崛起、寿险行业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保险代理人纷纷感叹百万医疗险没以前好卖了。行业赛道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百万医疗险应该如何顺时顺势而变?

据平安健康险方面介绍,此次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2023在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新增的院外刚需普通药品保障,弥补了商保市场上此类保障需求的空白;此外,今年平安健康保险引入所有实体肿瘤都可使用的靶向药,助力更多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在服务升级方面,此次增加的专属家庭医生、就医陪诊、住院陪护三项服务,在完善保险保障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就医全流程的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平安健康保险在业内率先推出“出院三日赔”服务,将出院理赔周期从行业平均近2个月缩短到三天。

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朱友刚直言,纵观十年来健康险的发展,行业发展路径已发生了变化。最初健康险重在“保险保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在健康险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健康管理从健康保险诞生起就与之息息相关,是一体两面,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健康保险需要从基础保单、理赔服务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构建转型。 

在他看来,健康险的终途,总归要回到“健康生活”。

在此次产品和服务升级中,医疗和医药方面的保障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近几年健康险行业的发展中,保险和医疗医药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未来,保险和医疗医药方面会是种怎么样的关系,保险与医疗医药方面如何更好地衔接?

平安健康险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为响应国家向最广大群体提供医疗保障的政策号召,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多元健康需求、发掘健康保险业务新的增长点,保险与医疗、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表现在政策、客群、业务、资本等方面都呈现融合的态势。

林晟认为,随着客户对医疗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全面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能够融合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健康险产品开始成为主流,从保险带动医健,向医健驱动保险、医健与保险融合等方向转变,借助差异化服务更好地实现获客营销,从根本上改变健康险公司的增长。

“另外,保险与健康服务的融合也满足了细分人群需求,可以针对约定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将险企的保障对象从以往的健康人群或准健康人群,逐渐扩展至亚健康、慢性病、老年人等急需健康管理服务的群体,与患者深入绑定,为健康险产品创新提供活力。”林晟说道。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深圳大学王序进:国内芯片市场等待更多企业
  • 旅游再迎政策催化,行业步入复苏轨道,机构看好3大主线投资机会
  • 郜宗远:祝愿荣宝斋永远能够给中国文化添砖加瓦
  • 腾讯微保董事长刘家明离职!系元老级人物,曾带团队推出“药神保”
  • 北京市海淀医院发热门诊暂停接诊
  • 安徽利辛县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 俄防长下令优先摧毁乌克兰军队远程武器
  •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长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3%
推荐内容
  • 发改委组织召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工作协调推进会
  • 五大命题纵论楼市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22届年会”即将启幕
  • 4S店回应网传员工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警方已介入,是他私事,公司也是受害方
  • 北京爱农驿站7宗违规被罚没716万 非同名资金划转等
  • FTX投资损失1.5亿美元,红杉资本罕见向投资者致歉
  • 泡泡玛特绩后股价暴跌15% 外资投行纷纷唱好却集体下调目标价